传媒业在混乱中建立秩序

 

文/冯淇

 

2013年底,《东方早报》高调地在头版宣称“中国上海 互联网行动正在招募”,并在二版张贴了招聘的详细信息,包括交互编程设计员、网页设计师等职位。时隔半年,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澎湃新闻全面上线。其影响力之大,让微信朋友圈全线被刷屏,被称作“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最大动作”。
   
且不论撇开原有的官网,另起炉灶制作一全新的新闻网站,能否被称作“转型”,至少可以从中看出《东方早报》的努力。“多年后,我就成了你。”既然传统的媒体资源也无法竞争,那么化身为同类型的互联网媒体,应可一较高下。

承续《东方早报》一贯的革新基因,读者可以看到澎湃新闻携带的许多创新点:澎湃新闻APP里,设计了问答功能,也设计了新闻追踪功能,为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提供种种便利。

《好奇心日报》则代表了另一种传统媒体转型的潮流,或者准确地说,是传统媒体人的转型。离开《第一财经周刊》后,伊险峰创办的这个新闻网站,内容依旧保持了浓郁的“一财”风格,在形式上则有较大的突破,甚至迥异于主流的新闻网站。

以上两种类型的事例所代表的,其实是形式方面的变革:给传统媒体的内容披上新媒体的外衣而已。同时发生的,是内容制作方面的革命——对传统媒体来说这一点更为致命。从个人网站到博客,再到微博、微信,自媒体人突破传统媒体窠臼,自主生产内容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微信适时地提供了可供发布的平台,激活了一大批自媒体。数以百万计的微信公众账号的出现,无疑宣布了传统报道权的被瓜分。

我曾与猎聘网的朋友聊天,他们的官方微信每天会推一篇文章,内容围绕职场、行业,因为作者会根据最新的热点来写作,文章的阅读率和转发率相当高。“猎聘老六”等作者都有了自己的粉丝。他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推猎聘网这一品牌,但因为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内容,与自媒体并无二致。

若干年前,媒体之间拼的是“速度”。谁报新闻最快,谁就是赢家。所以时任搜狐总编的李善友,会为新闻发布提前于同行几秒钟而欢呼雀跃。那么现在,信息爆炸的当量更大,比拼速度已经没有意义;用户也已习惯通过网络阅读深度文章。这时候,媒体之间拼的是“深度”。自媒体的作者,往往是业内人士,比作为第三方的新闻人更具有发言权,创作的内容受到追捧也就不奇怪了。当然,自媒体的软肋也很明显,众说纷纭,十分混乱,缺乏公信力。已经有业内人士预测,自媒体将重蹈博客的覆辙。尽管如此,在新媒体乃至自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格局已被打破,新秩序尚未树立起来。想重新一统江湖并不是那么容易。

互联网媒体打破了官媒一统天下的局面,而自媒体的出现,又打破了互联网媒体的垄断。可以预见的是,传媒业新秩序的建立,会汲取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故智,即社会格局由“官府——士绅——平民”组成,在庙堂与江湖之间尚有第三股士绅势力存在,维系着社会的平衡。而在代表庙堂的传统媒体和代表江湖的自媒体之间,也会诞生第三股势力。设想一下,传媒业的这第三股势力,或是一种媒体平台,以具有公信力的平台为依托,聚拢了自媒体的内容资源,为读者提供阅读及互动的场所,重新厘定了传媒江湖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