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传媒业洗牌在即

 

今年以来,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特点,一系列改革步伐正在进行:上海自贸区建设如火如荼、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国九条”为资本市场迎来阵阵暖风、新股发行注册制脚步越趋越近、新三板扩容迎来大爆发……一揽子的“产业+金融”配套改革措施,犹如一剂剂强心针,为2014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久违的改革活力和制度红利。

影视投资虽“乱”但“有序”

当下,互联网及其他资本的进入使影视行业形成更高效链条,资源配置获得优化,各环节协同发力,正使文化传媒产业蛋糕越做越大。

截至2014年10月,互联网龙头企业阿里巴巴共发起56起并购,已完成36起,其中文化传媒产业13起,已完成8起,进行中4起,失败1起。阿里巴巴集团与优酷土豆、文化中国的交易规模分别达10.88亿美元、8.05亿美元,而对UC优视30亿美元的估值更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并购交易记录。近年来,阿里巴巴的一系列投资就是看准了文化传媒产业未来巨大的发展前景。

从被并购方行业属性来看,市场更倾向于广告制作与代理、影视音乐和网络游戏三大行业的公司。根据投中集团统计,这几块被并购数量分别为153起、141起和139起。不论是影视还是游戏,都具备市场高增长、投资回收期短、回报率高、风险高的特点,这些领域均有足够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与细分市场空白。

通过并购,实现低成长性行业的整合、高成长性行业的布局,成为文化传媒公司的重要选择。

尽管如此,针对目前文化领域的投资,粤传媒投资部副总经理王勇总结为“乱”却“有序”。他认为,今年文化产业的并购将会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但国内针对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基金却只有30家左右是公开的;其次中国的影视产业本身就没有完成工业化,大量的并购本身不成体系,而且并购公司的专业度不够,预计今年失败率将会在70%到80%。但是市场总体是有序的,随着国民人年均收入超过5000美元,进入中产阶层的比例会越来越高。19岁到35岁的人群占收入贡献人群的70%以上,消费者习惯正在改变,从影视产业来看,发展比较快。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文化企业更大、更宽阔的平台,投资机会也随之增加。

资本助推影视陷白热化竞争

未来两年,从影视产业的供求关系来看,行业将会进入白热化竞争局面。相关人士指出,在过去两年80多家兼并收购的企业案例中可以看到,包括已经上市的传媒企业,他们在得到资金的同时,也要承担业绩、对赌的风险。未来要完成对赌业绩的话,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扩大产能,不停地生产更多的电视剧、电影,然而电影行业的“二八定律”,即使产能提高,产值也不一定能够成正比。

在文化产业并购过程中,资本主要看中的还是创意与内容,这也是其选择广告、影视与游戏的主要原因。从方向及资金规模来看,在全部交易中,有114起交易是100%全额收购,有205起交易为控股型并购,另外有88起并购控股数据并未公开。而根据交易金额来看,分众传媒私有化成为最大收购案例,交易金额达到37亿美元;另外,万达集团全资收购AMC和中国旺旺收购中嘉网路60%股权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交易金额分别为26亿美元和24亿美元。在2014年的文化传媒行业VC/PE融资案例中,网络游戏细分领域共发生22起相关融资案例,占全部融资案例数量的29%;影视音乐细分领域共发生13起融资案例;另外,娱乐领域与动漫领域也受到了VC/PE的重点关注,融资案例分别为11起及7起。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投中研究院认为,网络游戏及影视音乐细分领域较为受到VC/PE机构关注,主要源于网络及影视市场的快速发展。

浙报传媒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庆认为:“随着‘渠道为王’时代的结束,内容制作企业的估值正在上升,未来在版权和IP价格的竞争上会更加激烈起来。但内容作为创意产业是不可能被垄断的,在内容层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机会,如果我们借力BAT的互联网资源的话,会有更好的机会。”

目前浙报传媒一方面通过收购进入互联网的用户平台,同时通过参股华速,进入有线网络。三网融合后,浙报传媒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通过整合内容,形成更多渠道进行分发,采用先渠道后内容的策略,在内容层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包括参投一些内容型的传媒类或影视类公司、从事电子竞技赛事、参投一些国内优秀的影视制作公司等,将会在未来加大对影视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