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经典影片,别忘了注意长宽比

2019-04-04 19:46:25 关联: 北京国际电影节 摄影


影工编者按:

最近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上映各类老片,大家也有机会数一数,随着历史变迁,都出现过哪些长宽比的风格。


常见的 2.35:1与1.85:1,以及老电影常见的 4:3 长宽比,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具体有何不同,各适合何种风格呢?「片场手册」(howtofilm)公众号作者戴韵来同学再次给我们带来了一篇有趣的解析。



原文标题:是技术也是艺术:简谈电影画面的长宽比


选择一部电影的长宽比一般来说是电影前期准备的时候摄影指导与导演讨论的首要问题。长宽比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决定电影的整体风格与摄影美学。


目前常见的电影长宽比有两种:2.35:1与1.85:1。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略微有些出入的长宽比比如:2.76:1, 2.55:1等。


很多老电影的长宽比,是1.37:1的画幅,俗称“学院派比例”。类似4:3的一个方块。具体原因在 @赵浩 的这个回答下提到了。那么现在还有没有电影选择这样的老式画幅呢?有的。


比如2013年的电影《修女艾达》采用的就是1.37的画幅。

《修女艾达》全篇的摄影风格非常的慢,非常的稳。使用了很多单机位长镜头来讲故事。电影就像是戏剧一般,在观众面前毫无保留的展开。1.37的画幅是非常的亲密的。因为整体画面没有那么宽,所以非常适合突出画面的中心,使得整体构图非常的经凑。

同时,很多观众现在将1:35这个长宽比与老电影联系在一起,这给全篇带来了“年代感”


2017年的电影《鬼故事》(A Ghost Story)则采用了更加紧凑的长宽比:1.33:1

这样的长宽比,让观众处于一种非常有压迫感的环境之下。与电影的故事相匹配,体现出了女主丧夫之痛。


同时注意画面的四个角,全部都是圆角。这也带来了老电影的年代感。


接下来再来聊聊更宽的画面。


不是有个笑话么,要想你拍的照片有电影感,上下加两条黑边,再加上一段中英双语的字幕,一下子逼格就高了很多。


的确,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更宽的画面似乎已经代表电影的主流画面风格了。


比如电影《荒野猎人》的长宽比是2.39:1。

这样的长宽比加上摄影师Chivo特别喜欢的广角镜头+alexa65电影机,将风景完美的记录了下来。而一些角色的特写(比如最后一张),也有非常强的冲击感,似乎有种裸眼3d的感觉。


而最有趣的,则是巧妙运用长宽比的变换,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电影《Mommy》,男主用手将“画面”打开。


电影《It Comes At Night》的最后十几分钟的镜头,电影画面一点一点的变窄,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注意到画面长宽比的改变,等到最后,才发现画面变成了窄窄的一条线。


电影《布达佩斯大酒店》中,导演使用了不同的长宽比来代表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

图片来源:https://timeinpixels.com/2015/09/cinematography-in-grand-budapest-hotel/


除此之外,国产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干脆来了个圆形

电影的长宽比在当今,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表达与创作手段。下次观影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一部电影采用了什么样的长宽比,为什么要这么用,有什么效果。在自己拍片子的时候也可以多多考虑这个问题。

来源:影视工业网